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教育要闻  高教视窗  文件法规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高教视窗>>正文
 
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
2017-09-15 10:35  

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旸    吴娟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文化繁荣的思想源泉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先后启动的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成就显著随着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渐变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对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补充和完善是其的飞越。“双一流发展战略为部属院校或重点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宏图这是地方高校的历史选择和责任且地方高校应当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地方高校从广义上理解是与中央部属高校相对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分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和地方性直属高校三类  

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的背景  

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出台  

早在1998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1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了中国特色教育改革与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性201518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201511国务院正式印发该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二)地方高校发展的瓶颈  

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仍存在两个发展瓶颈  

第一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大多数地方高校为了追求规模效应纷纷增设学科扩大招生拓宽校区本科院校争相朝着高尖的研究型大学综合型大学方向发展而高职院校则集万千力量于一身待机“升本”以求发展,这样,不同类别高校的界限日益模糊化。然而,这种跟随式“贪大求全”的发展模式,使地方高校重复投入、交叉建设的问题十分凸显,使地方高校失去了发展活力,呈现千校一面的发展窘境。  

第二,相对于部属重点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发展受限。国家长期实行的“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虽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转变,这一格局所产生的身份固化效应,造成了大学出现“三六九”等的差别,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高校由于被贴上“211”、“985”身份标签,在争取教育经费、优质师资、教育发展机会方面占有优势地位,而非“211”、“985”的地方高校,即便有很强的实力背景,也可能因身份壁垒得不到公平的发展机会。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行分类推进和差别化发展。而对于高校的管理,实行动态绩效评价,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更是打破了原有高校身份的终身制格局,不仅有利于激发地方高校办学积极性,更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健康的发展环境。“双一流”建设将为地方高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性  

(一)主体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所属高校占总数的95%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2016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越来越多的隶属地方、既非“211”更非“985”的高校入围百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在“世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带动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最终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地方高校绝不能缺席。建设“双一流”,需要地方高校主动作为,同频共振,即“地方队”与“国家队”齐头并进,联袂建设“双一流”。  

(二)内涵性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走的是“外延式”发展路线,即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如学科、规模和空间等,致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综合竞争力不尽如人意,远不及西方国家的水准。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国家做出了高校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其发展多是出于内在需求,注重的是“质”的发展。地方高校积极投身“双一流”战略,注重大学文化、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建设,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服务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已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要完成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已逐步为各国所认可,正逐步由社会边缘走向经济社会中心。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功能的同时,必须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即积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地方高校投身“双一流”建设,势必将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有利互动,科研成果与产业有效对接,以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三、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学科特色带动发展  

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使其每一个学科都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因而,地方高校在“双一流”的建设中,需规避跟随式“贪大求全”的发展模式,应理清办学思路,立足学校“长板”,旗帜鲜明地发展本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该校虽然地处欠发达的非中心城市,而且经济环境差,然而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地突出重点,形成了以陶瓷工程和工艺美术为学科特色的办学风格。经过学校的精心打造,设计艺术学、美术学等相关学科已入围省部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而作为一个地方高校的陶瓷学院,如今已是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基地、中国陶瓷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以优质师资助力发展  

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专业与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提升空间,也是影响人才质量,制约高校跻身一流的关键性因素。地方高校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必须拥有一批一流的教师队伍,以优质的师资推动学校建设与发展。一方面,投资引进一流师资与专家队伍,汲取相关学科成熟的理论基础、科研动态以及发展前景,并结合本校特色予以创造性的吸收与消化,提升专业与学科发展水平。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柯林斯堡市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师资“血液”,不仅聘请相关学科发展的教授,更是打破传统,将社会专家引入学校,学校向社会学习,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地方学校应提炼“内功”,即重视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自我培养。一流的教师,理论水准高,实践指导专,最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化成长。而只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了,对专业和学科的建设才更有内推力,对学生影响才更具有渗透性和强化力。因而,地方大学应加快培养和引进若干一流的学科领军人物和一批优秀青年教师,组建创新团队。地方高校应主动作为,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以良好师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优化学校师资队伍。  

(三)以服务地方引领发展  

地方高校应立足区域,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良机,开发“蓝海”。“蓝海”是相对于红海而言的一种商业策略,是指超越以往“红海”中产业激烈的竞争,将视线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与对手的直接竞争转向为买方提供更高价值的飞跃,以价值创新开拓全新的发展空间。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与众多211与985高校相比,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是其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地方高校应该遵从错位竞争的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良机,立足当地,面向区域,以“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基本原则,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科专业群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参与度和贡献率,提高科研论文、研究成果从“纸”变“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开创出高校自身的新价值和“蓝海”区域,以此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服务社会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职能,服务地方的地方高校必定会具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也就离世界一流大学更进一步了。广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其以“服务荣校”为办学理念,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双赢为目标,通过建章立制,成立广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搭建“校-区合作”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服务,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四)以国际视野优化发展  

地方高校要对外开放,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开放是大学的组织特征,也是大学昌盛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由于长期以来全国性与地方性的“二元”机构,致使地方高校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办学意识相对封闭,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地方高校应积极融入国际化,通过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即培养人才,而新形势下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也是地方高校建设一流大学不可规避的话题。地方高校应打破我国传统的“趋同”教育理念束缚,汲取国外不同理念,形成多元的教育视野和思维方式,“求异”才能创新。此外,地方高校应抓住教育国际化机遇,主动走出去,开展各类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既加强同区域的合作,扩大向社会的开放程度,努力成为地方的文化、技术中心,又能放眼全球,传播中国文化,迎接国际挑战,以此提升学校“软实力”。海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出一进”的发展格局。其扩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与境外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2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并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学人所长,培养其国际视野和思维能力。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视野和思维能力,为海大学子的科研能力提升、为海大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而,地方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冲刺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中,更应该具有国际视野,积极走出去,吸取借鉴海内外兄弟院校的办学长处,结合本校办学实际,有创造性地加以利用,从而为本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条: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
下一条:新建本科院校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教学评估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联系电话(0371):69303823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设计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1024*768以上分辩率浏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生工作室参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