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教育要闻  高教视窗  文件法规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高教视窗>>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教学评估
2017-07-03 10:33  

新建本科院校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教学评估  

 

玉林师范学院教务处      肖起清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队伍中最年轻的本科院校 ,其中大多数是一般地方高等专科学校与其他专科性质学校合并升格而成。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 ,其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专业基础、教学管理、师资水平、学生质量都存在先天不足 ,这些院校如何才能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如何才能成为一所真正合格的本科院校使其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这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所有管理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的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 ,或由几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层次更高的学校 ,学校的发展机遇有了 ,但其办学要求、办学目标更高了 ,办学与管理如何顺利地从专科转型到本科 ,如何从单学科的专门学校转化为多学科的本科院校 ,都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但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建设中 ,往往存在如下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1. 定位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中 ,一般均属于教学型的多科性院校。但我国高等学校在 1998年实施扩招之后 ,出现了一个运动式发展的现象。国内不少名牌大学提出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主管部门甚至积极配合 ,造成了这些高校之间在硬件上不断攀比 ,而有关教学、科研质量的师资建设与培养、专业建设与实验室建设、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被忽略 ,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在新建本科院校里也不无一席之地。 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定位时有偏高、偏全、偏大的倾向 ,容易引导并造成学校泡沫式发展 ,什么专业都要建设 ,什么学科都要发展 ,最后导致一些新升格的学院顿失办学特色 ,这对于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是在劣势中失去了最宝贵的基本价值。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实质上损害的是学校长期发展的质量与目标。  

2. 管理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多是在专科基础上 ,由多校升格合并而成。其管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合、提升与转型等几个发展环节之中。多校合并 ,几种管理模式与力量要统一到新的本科管理理念与要求之下 ,是需要一个磨合、互补、互相认同的过程。但由于管理者的经验与思想的深刻性 ,往往影响融合的又恰恰是这些管理者。其次是从专科性质上升为本科 ,其办学层次不同 ,管理的理念与要求不同 ,管理的内容与对象不同 ,需要管理者适时提升其管理水平与素养。 而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却是在学校变大、变高的时候 ,其管理能力与水平的局限性就水落石出了。 其三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还面临着一个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转型的问题 ,但从理念到制度的转型 ,也受到管理主体素质、其认识论与方法论水平的限定。其四是西部合并的院校 ,往往管理干部严重超编 ,导致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政策非常突出 ,影响学校的发展。因而 ,在一些学校出现了管理严重制约发展的局面。  

3. 教学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最突出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问题。一是体现为师资素质偏低、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偏低、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改革困难、教学研究较少。 二是教学过程的管理问题 ,因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偏低、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教学管理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影响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升。三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以本地人员为主 ,师资的学缘结构比较单一 ,教学中创新意识与文化互补相对缺乏 ,导致教学容易经验化与定势。四是教学工作在一些院校与教师的评价相互脱节 ,导致教学好坏、多少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无关 ,失去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 ,影响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五是由于各种教学资源的缺乏与不足 ,导致教学设施等资源与教学要求难以匹配 ,影响各专业的教学质量。  

4. 专业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发展迅速 ,但专业基础薄弱 ,主要表现在: 一是师资层次较低 ,难以适应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要求。二是课程体系难以更新 ,有新课程也难以按质实施。三是专业培养目标因教学与师资、生源等问题难以达到。四是专业特色难以形成 ,重复性建设比较突出。 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有: ① 专业教学的困难。由于师资、课程、教学设备等资源的局限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学模式很容易停留在专科层次上 ,很难达到本科教学的要求 ,部分素质低的教师不敢上有难度的本科课程。② 专业管理的困难。由于管理者的水平、原有管理模式与经验的影响 ,管理层也很难适应本科管理的要求 ,表现为管理上经验化、行为化 ,缺少本科院校专业管理所需要的学术性、超前性和质量性。 ③ 专业发展的困难。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要在质量上、特色上有所突破有很大的困难 ,导致专业内涵拓展较慢。  

二、新建本科院校在评估中发展  

本科教学评估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被评单位的管理者与教职工进一步明确和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 ,理清了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二是被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更加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和学校工作 ,加大了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更好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强化了以师为本和发展策略。四是促进了专业、课程、基地、学风等教学基本建设 ,有效地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与环境。 五是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和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要特别重视本科评估的作用 ,在迎接评估中进行改革和教育职工与干部 ,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转变观念 ,努力将评估当作发展的机遇 ,将这种外在压力转化为自己办学水平提高的动力 ,将评估转化为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办学资源优化的重要手段。  

1. 办学理念的转变  

一所高校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其办学理念的科学与否。作为发展滞后的新建本科高校 ,应按评估要求 ,开放的办学理念来增强自己的发展动力。  

开放式办学理念是指在我国高等教育宏观发展的政策背景下 ,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三大基本职能 ,对自己院校所需要的办学资源、办学模式、办学目标进行开放式的认识和思  

,形成自己的系统 ,确立科学的发展规划、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开放式办学理念的形成是缘于这些院校本身资源短缺、本科教学工作刚刚起步、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尚未成熟等因素的局限 ,作为后发展院校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 ,避免在发展中走弯路。其次 ,可以借助其他院校与地区的办学资源 ,如师资共享、实验室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 ,以减轻自己重新建设与构建的巨大代价。 其三是开放式的师资管理可以吸引校外优秀师资到校内服务 ,也可将自己的教师与管理者送到校外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其教学与管理水平。其四 ,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 ,不仅可以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也可改变校内教职工的观念与意识 ,达到发展的目的。  

2. 形成发展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而言 ,在硬件与软件上都是相对落后的。而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在这些方面的落后尤为突出 ,要在教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是比较明智之举。  

特色发展之路 ,是指在办学理念上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社会、工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在学科上避免高大全的选择 ,根据自己的教育资源条件 ,综合地方特色与需求 ,创办新兴学科、设置高精专业 ,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模式与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管理、特色人才。  

特色专业表现为与西部独有的经济、资源、民族、区域、文化相关的专业;特色管理表现为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特有的校风、学风与教风;特色人才是指具有独特的职业性知识结构、品质、发展潜力的培养目标主体。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 ,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最重要的是要遴选有头脑、有魄力的好的院校领导者及管理群体。如玉林师范学院针对自己所处的桂东南地理位置 ,强调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 ,学院成立了桂东南发展研究中心 ,下辖教育研究、经济研究、文化研究、民俗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部门 ,地方特色正在突显。  

3. 实施科学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 ,管理理念的先进与否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条件。作为新建本科院校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都是从零开始 ,包括管理制度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管理手段与管理目标更新都要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必须与本科工作相适应。  

科学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中有科学的规划、科学的组织与实施、科学的评价、科学的目标。管理理念是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具体思想 ,科学规划需要依据已拥有的办学资源与条件 ,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讨论 ,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指标设计与方向定位。 而科学的组织与实施是按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 ,利用现有资源 ,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对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期、分步骤地实现。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管理者的管理专业素养 ,科学的管理精神、管理方法与管理能力 ,保证实施过程中不犯冒进、不无作为。科学的评价要求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检查与评估 ,对实施过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价值判断 ,通过评价提出意见 ,以期实施效果更好 ,更快地达到预期目标。科学的目标是管理的终点也是管理的起点 ,一切管理行为都必须围绕目标进行。 科学的目标是在对管理资源与内容进行全面正确认识与思考的前提下 ,对自己的管理任务进行科学量化与标准化的结果。 科学的管理目标可以引导管理行为与学校所有工作顺利进行。  

在管理中人本管理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具体表现为尊重教师与学生的权利 ,保护教师与学生的利益 ,尊重两者的观点 ,以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要目标 ,管理应以服务为宗旨 ,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管理过程。如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就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 ,明确并增加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强调了对学生法定权力的尊重 ,对学校的管理行为进行了更高要求的规范。 而新颁布的《大学生行为准则》剔除了传统的条款 ,着重于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意识、道德、品质与能力的养成 ,能让大学生更自觉地接受与遵守。  

4. 教学中育人理念的转变与提升  

除了管理与服务外 ,大学培养人的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教学。在教学中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教育思想 ,具体表现为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师生观、发展观、成才理念、质量意识。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原有的师资 ,或者是高校刚毕业的青年教师 ,育人理念尤为需要培养和提升。  

科学的教学观主要体现为对教学的理解。 本科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重点讲解 ,对学科前沿研究成果与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意识与素养的培养 ,对学生学科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 ,对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品质进行学科性的教育 ,对学生的自学与课外学习计划进行指导 ,对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阐述 ,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方向。为此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要有大教学与大教育的理念 ,教师不仅是对本学科知识进行传授 ,教师本身的知识与研究能力要达到教学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学习、教学、科研与为人的成功型人才 ,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为人与发展。  

科学的师生观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的本质、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着科学的理解与思考 ,能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与状态 ,能认识到学生的思维与兴趣的变化与发展。 科学的师生观要求教师必须接受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名言 ,应更多地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解剖 ,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艺术、教学信息、自身人格能否达到一个本科院校教师的要求。  

科学的师生观与发展观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大学期间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应包括知识、为人、方法。 知识方面应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社会知识等的丰富与拓展。方法方面应包括学习方面的听课的方法、笔记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等 ,社会行为方面的方法包括表达的方法、理解语言的方法、人际交往礼节修养的方法、自我控制的方法等。做人方面应包括个人良好习惯养成 ,个人道德与个人人格的完善 ,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形成等。 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内容应包括这些基本知识、方法与要求。由此 ,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才会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  

5. 办学条件改善  

通过迎接评估 ,新建本科院校将自己的办学条件与教育部颁布要求的标准进行对比 ,找到差距 ,在管理中针对差距来想办法 ,以最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对评估的准备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最能有效改善的途径是: 一是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达到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比例 ,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制度 ,不仅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 ,也加强了内部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 其作用不仅增强了学校内部人才兴校意识和教师主体意识 ,也从实际上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 ,使教师队伍获得了一个持续性发展的好环境。二是学校专业建设质量提升。 通过评估教学资源得到保障 ,不仅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管理、课堂教学、考试管理、实验室建设与实验管理等工作都做到了规范化 ,而且教学方面的投入增加了 ,教学仪器设备质量也得到全面提高。三是在迎接评估过程中 ,高校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政府官员与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到高校现场办公的情况多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校园规划问题、校区建设问题、学校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往往能得到积极妥善的解决 ,使学校在办学基本条件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总之 ,新建本科院校在评估中既要受到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机遇 ,如能以认真、务实、改革的态度正确地对待本科教学评估 ,不仅评估将会给学校带来无穷的发展动力 ,也将是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上一条: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
下一条:教学评估与教师的作用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联系电话(0371):69303823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设计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1024*768以上分辩率浏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生工作室参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