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教育要闻  高教视窗  文件法规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高教视窗>>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
2017-05-26 10:27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李志宏    杨婧  

 

近几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其中,2000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达 172 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24%;此外,近几年还建立了 318 所独立学院。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很难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好。如何促进这部分学校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正确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建康发展的前提  

正确的定位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解决办什么样的高校和怎样办好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办学方向定位上,要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新建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归属地方政府管理,这部分高校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非常明显。因此,眼睛向下,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把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更多的支持,学校自身也能增加活力。  

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对于本科生培养目标,人们习惯上的提法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事实上,本科教育不是只有一种培养目标,可以有多种模式。例如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至少有四种模式:研究开发型、工程设计型、技术应用型、有工程背景的其他复合型人才。  

从世界许多国家发展进程来看,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应用性人才,而且在应用性人才中职业型更受社会欢迎。例如,德国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 70%以上的工程师、会计师等应用性人才,这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文革”前,我国许多工科院校被称为“工程师教育的摇篮”,那时也确实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但是,目前很多大学已经放弃了这个目标,转向培养研究型人才,这也是导致社会上缺少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师的原因之一,出现了一方面用人部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可以向德国的应用技术学院学习,重视多样性,多规格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这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延续了原来专科教育积淀的特色。辽宁工程学院提出的“应用性人才的职业取向”,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三,在特色定位上,要结合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整合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形成优势和特色。任何一所高校要全方位的发展都是很难做到的,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新建本科院校更是如此。因此,要认真研究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专业、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鼓励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政策导向上,切实做到分类指导,让不同类型的高校都能办出高水平,办出精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产学研合作为推动动力,促进了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学校与有关企业合作分别成立了轨道交通学院、民航交通学院等二级学院,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实训条件、优先为学生安排就业岗位,学生四年内参加三次(每次 68 周)顶岗实习工作,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实现了双赢。这一办学特色,正成为学校的品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一定要紧紧把握住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时代同步前进。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要分类发展。可以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都能办出优质的教育。所谓优质的教育至少应包括五个内涵:一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二是先进的设施条件,三是科学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四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五是人才培养质量高。这五个内涵可以适合所有高等学校,清华、北大是优质的教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也同样可以是优质教育。所以,新建本科院校也要坚定信心,努力创建出优质教育。  

第二,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过去几年,中国高等教育有了快速发展,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规模的扩大与条件的改善并没同步,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将由规模迅速扩张转向以提高质量为特征的新  

时期。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界面临的共同任务。所以,新建本科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与广大人民群众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招生规模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要注意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适应性几方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创品牌,以优质的教育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第三,要增强社会适应性,加快紧缺型人才培养。在我国,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一直占主导地位,学校普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对社会的需求重视不够,对学生质量的评价也多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重要依据。去年 5 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快社会紧缺型人才培养,要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事实上,这些要求也体现了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在当前这两种教育价值观更应该得到重视,这不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会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对大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也有现实意义。  

第四,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第一要职。早期的大学使命只有教学一项,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又逐渐增加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近年来,又增加了创造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功能。应该说,这种功能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体现了高等学校在社会  

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师队科研工作有自发的驱动力,而教学工作则缺少有力的措施,加之科研也成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教师在评职称时也主要以科研项目和论文为依据,使教学工作在学校被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大学之所以叫大学,是因为有人才培养的任务,否则应该叫研究院。因此,使大学功能适当地回归,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哲学的角度上看,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规律。正如山东大学展涛校长所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第一天职,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应该是高校的战略选择”。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应该是教学型为主的高校,在发展初期就应正确处理好学校各项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五、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既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国家正在采取两项措施推动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一是深化教学改革。今年年初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随后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二十个方面的教学建设和改革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内容,引领着今后若干年的改革发展趋势。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瞄准这些内容,启动校内的改革项目,并力争得到省级和国家的教改项目,促进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开展周期性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种政府组织的教学工作评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权威性,可以促进学校正确定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自 2003 年以来,接受了本科评估的学校已达 304 所,这些学校的评估实践已充分地证明了这种外在评估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因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还不具备三届毕业生,所以参加评估的时间大多将在今后 23 年内安排,学校应该珍惜这一评建的机遇,以此为动力,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以评促建,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与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高校相比,最主要的薄弱环节是两项:一是教学管理还不够规范,二是教学基本建设不到位。这两方面直接影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从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实践看,84%的学校认为教学评估促使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5%的学校认为评估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教学建设明显加强。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抓住这次评估的机遇,以评促建,重点解决教学管理规范要到位、教学条件要达标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共同任务。正如国务委员陈至立在高校咨询会上所强调的,2007 年高校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三个方面,即“质量、管理、特色”,可见管理的重要性。新建本科高校的管理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建章立制,并严格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这是最基本要求。当前,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对学生从严管理,坚持严师出高徒,对教师严格要求,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保质保量地落实。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要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发挥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学上的积极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手段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特别要重视建立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教学工作自我评价机制。南阳师范学院是2000 年新建的本科院校,借着这次教学评估的契机,请华东师范大学帮助本校构建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制定了本科教育质量手册,为今后保障教学质量做了很好的基础性工作,初步形成了“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建设内容比较多,但其中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是最重要的四项教学基本建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学科专业建设。与专科教育不同,本科专业的设置,强调有成熟的学科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职称,有稳定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因此,本科教育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并以学科分类为原则进行专业建设布局。学科专业建设要根据本校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导向,突出重点,积极发展适应需要的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一般来讲,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可以分为四种方式:市场需求大,专业力量强的专业要重点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和品牌专业;市场需求大,专业力量弱的专业要大力扶持,使之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小,专业力量强的专业可维持,并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市场需求小,专业力量弱的专业要坚决放弃掉。通过这样的改革和调整,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当前,从评估过的高校中我们发现,新办专业(不足三届毕业生的专业)大约在 40%左右,这些专业办学条件明显不足,是各校存在的共同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绝大部分是新办专业,更应重视新办专业建设。  

2.课程建设。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在每一门课程上,因此,评估时重点要考察课程建设情况。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课程教材可能主要是使用别人出版的教材,但要把课程组织好,教师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学校要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课程建设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还应包括实践教学课程,而后者正是目前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应该在规划、投入、质量监控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家近几年评选出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通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明确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重视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系列课程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大力开展研究型学习,实现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体优化。要通过课程建设带动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学校通过开展教学评估,建立起了对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认证的制度,这对于从整体上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很有好处。  

3.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而在这方面,往往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学基地建设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加强学校的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建全实验、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也要更新观念,走马观花地参观,而且都集中在假期去实习,企业肯定不欢迎。在校内教学基地建设中,要特别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注意集中力量建设好公共的教学基地,积极开展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培训,提高投资效益和设备使用率。要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的探索。另外,学校要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的科技活动,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广告设计大赛等全国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扩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多数学生一入学就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训练。如果这种实践课题能够在大学四年中贯彻始终,不仅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大大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风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已经评估过的高校情况看,“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和“主讲教师”两个项目的得分较低。第一个指标主要是数量不足和学历层次不达标;第二个指标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不够,出现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量但质不高的现象。新建本科院校要从人才强校的高度出发,认真研究制订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充实教师队伍数量。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学校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展示其才能的舞台。要坚持培养、集聚、使用相结合,与时俱进,努力把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好。  

 

 

 

上一条:教学评估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下一条: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联系电话(0371):69303823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设计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1024*768以上分辩率浏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生工作室参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