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地方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着力
光明网 闫纪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生力军和助推器作用。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识变应变、科学定位、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努力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地方应用型大学要善于集聚和发挥各方面要素资源,将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中心任务常抓不懈。优化顶层设计,系统有序推进,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各领域。全面推进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倒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探索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与地方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教育评价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育人功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育凝练办学特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校园文化、内部治理、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在强,要克服同质化现象,避免“撒胡椒面”。地方应用型大学要锚定办学方向,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布局,科学论证、合理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扎实推进一流特色学科、一流特色专业建设。要把培育凝练办学特色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在当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高校发展态势中,率先实现自身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政产学研用机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外在推力。地方应用型大学根植于一方沃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要树立“校地互动、城校共生”理念,积极构建校地发展命运共同体,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用人单位各自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协同创新效应。强化机遇意识和合作意识,善于选准切入点、结合点、契合点、共鸣点,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彰显合力叠加效应,形成推动地方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最关键的是形成有效管理体制和良好运行机制。要以大学章程为统领,通过制度“废、改、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要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工会、教代会、学代会等为支撑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多方联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要推动人、财、物管理重心下移,构建权责对应、权责明晰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充分激发二级学院办学。要注重向管理要效益,优化配置各种校内办学资源,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实现办学资源效益最大化。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要着力构建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全过程,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2021-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