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政税务系 盛锐
摘要: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及时进行相应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进,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及竞争能力,成为通晓财政学专业理论与实务的应用型人才。但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如目标定位过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单一陈旧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按照“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构建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创新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财政学是财经类专业中的老牌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财政学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与建设初期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被赋予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定位。为适应变化,财政学专业的学科定位、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内容也急需得到进一步改变和提升。对于新建本科而言,更应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及地区的战略规划实施,重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诸如目标定位过于狭窄、没有明确区分各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等问题,加快推进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建设。
一、文献回顾
目前,有关财政学专业的改革建设问题国内学者研究的较多,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关于财政学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欧阳华生、裴育(2011)以国内20所高校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应加大财政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力度、围绕特色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等优化建议。宋健敏和温娇秀(2014)在研究美日财政学学科发展轨迹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中发现的趋同规律,提出我国应该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加入经验实证分析方法并加强公共性和公共逻辑认识的课程等建议。
关于财政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问题。李忠华(2015)认为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应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应加入反映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的课程。财政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2016)根据财政学专业教材的建设、选用等问题的分析,建议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专业应建立起自编教材管理以及相应的质量评价跟踪机制,从而提高自编教材质量。
在实践教学方面。财政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2016)针对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优化路径。曾艳(2016)通过研究发现,财政学实践教学存在着实践训练内容不真实、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应针对这些突出问题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及优化考核机制等多方面着手进行解决。宋学红(2017)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通过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时间教学体系等多维度着手改革。
从以上的内容来看,目前有关文献讨论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践教学改进、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并且大多把研究对象确定为老牌财经类院校的财政学专业,而针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探索。
二、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一)财政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从专业对口的角度来看,财政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应主要就职于政府财税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从事财政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如果从宽口径来看,还可以就职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为企业进行税收规划、提供税务咨询服务、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或者就职于企业从事税收规划等工作。但由于近些年政府部门的编制缩紧,导致毕业生直接就业与政府财税部门的数量相对减少,这无疑会影响财政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认可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的招生情况,同时也会影响财政学的学科和专业发展,财政学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财政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财政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学习了较为全面的财经理论知识,因此可以较好的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这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元化需求的转变,除了政府财税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外,来自多个行业和领域对财税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加。一是来自金融部门和各种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财政学专业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财务核算来维护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运用其掌握的税收相关只是为企业进行税务规划;而是来自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政法机构的需求,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案件、偷逃骗税案件等,公检法部门也需要大量精通财税业务的专门人才;三是来自社会中介机构的需求,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尤其是近年我国重视政府绩效管理的改革以及《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颁布执行,使得原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税务咨询机构对财税专业毕业生有大量的需求外,包括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越来越多的中介机构开始重视对财政学专业学生的招收及培养。
三、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财政学专业的学科定位、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目标较空泛
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学校的类型、定位以及发展规划进行确定,但是从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对财政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比较空泛、注重专业知识灌输的问题。如“主要学习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等,虽然从目标设定角度来说,并无问题,但面对当前的市场需求,这样的培养目标并没有从学生就业角度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体现不出财政学专业的学科优势。
(二)课程体系不科学
课程体系设置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是决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但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多样性和特色。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采用“三段式”的课程模式来组织教学,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以专业课为轴心、轻基础重专业,轻选修重必修的模式往往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相偏离。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其立足于教育市场的重要因素。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条件限制,在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方面的信息掌握会相对缺乏,如果通过培养、扶持特色课程的方式加强其专业课程的建设,会对学校以及学科后期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财政学专业涉及的知识范畴相对较广,仅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很难实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通过必修与选修课程的结合,结合学校的发展特色,既保证基础知识的获取,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兴趣与专业完美的结合。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开课条件上受到如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开课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开课的过程中会一些限制性条件,比如限制学生选课人数、指定学生选择课程、间歇性开课等,甚至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会出现老师能上什么课开什么课,而非学生需要什么课开什么的情况,这样严重限制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涉猎知识的广泛性,无法体现个体差异。选修课的开设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各取所需”,但是专业课程、选修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和特色,如果再加上人数上、时间上的限制,会造成选修课变相成为必修课的情况。
另外,忽视第二课堂的建设。现代大学教育已经突破原有仅通过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专业知识的获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二课堂”的知识传授。也就是说,在传统教学培养计划的基础上,辅之以更多的“动手、动脑、参与”的学习方式,如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参加比赛等,通过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即可以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的需要,减少学生专业学习的迷茫甚至厌学的情况产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的第二课堂开展的存在流于形式、途径单一等情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本科学生四年学习总结非常重要的毕业实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仍处在低迷发展的状态,这样的外部条件影响,加上毕业学生规模加大、毕业实习投入力度减弱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再毕业实习过程中减少了与实践部门进行接触的机会。作为实习总结的实践报告也都是应付了之,完全无法发挥其检验的作用和目的,这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缺憾。
(三)教学过程待改进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世界观和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可见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学生专业教育、甚至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重要的影响。仅从目前信教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教学过程而言,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首先,教学实施过程手段单一。现在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已经打破原有文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媒体教材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并没有很好的被使用,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是将原有通过黑板传授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用多媒体呈现而已,并非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中授课模式,无法发挥和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仍是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其次,教学内容滞后。目前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仍抱着原有的教学内容不变,将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为应用型经济学,其知识涉及范围宽,且与经济发展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不仅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的经济、政治发展现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夏宁结合,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有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内容严重滞后,甚至讲稿、教案等基础材料多年不变的情况。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安排缺乏整体性的安排、教师间课程内容欠沟通,使得本该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课程,存在着不同课程内容有重叠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在教材的选择也对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影响。对于专业课教材的选择,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注重其影响力的教材,虽然这类教材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并非适用每个学校,如果所选教材仅仅更新了章节题目或者顺序的话,即便是再版也无法适应实际教学的需求,甚至会给教师备课带来一定的麻烦。
再次,教学与科研相分离。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都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而科研是辅助教学的非常好的一种方式。仅对财政学专业来说,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关系。从目前各学校所设置的考核机制来看,或者中科研,迫使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上,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应付了事;或者是重教学,注重教学的考核,而为了在职称学术层次上得到提升,教师不得不教科研两头顾,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这都是一种较重的负担,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头都没做好。因此,对于新办本科院校而言,应该更好的理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即注重学生的培养、又能够为教师未来的发展提供便利。
最后,教学考核方法单一且落后。教学考核是对教师一个授课时期内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弥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教学考核方法主要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两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仍以记忆性知识作为其考核的主要内容,而且多采用期末闭卷考核的方式。就财政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简单”、通过考前集中复习就可以通过甚至拿高分的这种错觉,这对于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方式。属于应用型经济学科属性的财政学,更加注重的是在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因此,采用原有的考核方式很难检验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四、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低迷的状态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人将这种社会普遍存在的失业现象归咎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根据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教育发展水平的21个国家、地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等教育入学率与毕业生失业率之间的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0053,其结果接近于零相关,也就意味着高等教育规模与失业率之间并非存在着必然联系。不可否认的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会对学生毕业时的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能否就业还与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定过程中,应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教育部财政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是对财政学、税收学以及教育部认定的其他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总体规划,将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且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目标定位选定人才培养类型。结合《国家标准》、新建本科院校以及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人才培养类型。目前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结合这一现实情况,新建本科院校可考虑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融合入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本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即拓展了知识又增强竞争力,培养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社会使用能力的现代财经类复合型人才。
(二)按照“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为了发展规划的不同,按照“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重新设定课程体系。针对未来准备继续提升学历的学生,首先要巩固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增加专题性课程的设置,突出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输入,并且增加计量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课程的学习;针对未来准备就业创业的学生,应突出应用类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尽量满足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实训与未来工作中的操作相一致,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比如设置税收筹划、税务代理实务、创业管理实战等课程;针对未来准备多学科发展的学生,为其提供更多的课程模块选择,如“政府采购”方向、“资产评估”方向等。此外,在针对不同发展规划设置不同模块学习的基础之上,应重视课程内容的建设,加强教材编选、课程大纲编写、网络课程的建设等,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增强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三)构建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可以在增强学生对所学财税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应用研究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系统构筑校内实验教学平台。结合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的实验教学体系。校内实验教学包括单项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单项性实验一般是指课程知识点实验,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一般包括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国家近些年都在大力加强高等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此机会,建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建设,尽量做到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所需知识之间的统一。
2.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与业务单位之间的往来,并尽量争取与部门或企业间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除了院校主动与业务单位之间的主动联系,还可以通过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从全国范围内为学生寻得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校外实践的展开,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查缺补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
(四)建立“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素质的增强,也应加强实践教学素质的培养。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对于本科院校的教师往往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通过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鼓励从事理论内容教学的教师通过转型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科研工作质量的提升。在培养实践型教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学习、到政府财税部门挂职或者直接到各类事务所进行锻炼等渠道进行学习。除了对院校内的教师进行培训之外,还可以采用聘任来自于行业内部的兼职教师这种方式,丰富教师队伍。另外,还可以聘请政府财税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了解最新行业动态,适应行业变化的需求。
(五)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考核,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进行绩效评价的重要环节。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变原有仅通过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这种单一的模式进行考核,建立起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等多种、全过程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葛琳玲,秦强,李顺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广西财经学院财政学(政府采购)方向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3):110-111.
[2]张飞霞.独立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以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05):98-101.
[3]蔡高锐,倪灵.财政-公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现代财政学实验班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54-160.
[4]李忠华,霍奕彤.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5(07):216.
[5]张晋武,刘连环,王丽,石丁,习亚哲.地方院校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1):78-82+91.
[6]凌荣安,李顺明.应用型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S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