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教育要闻  高教视窗  文件法规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高教视窗>>正文
 
我与本科教学专辑(1):新建本科院校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12 09:12  

新建本科院校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  赵卓娅

 

摘要:在快速推进的税制改革、涉税从业人员结构的调整、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税收学专业定位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注重向不同税收类行业输送应用型复合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对税收理论与政策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要素等方面构建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训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等途径实现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新建本科;税收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人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税收学专业属于财政学类下设专业,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新建本科学院的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应在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该培养目标来完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从而形成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模式科学、培养效果良好的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快速推进的税制改革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思路。根据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我国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从此,拉开了我国高速推进税制改革的序幕,两个维度的税制改革对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内容丰富的税制改革。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全行业覆盖,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水资源税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开征环境保护税,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推进。20188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征收模式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12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现就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后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完善地方税体系的改革不断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备受关注。目前,我国有18个税种,除18个税种的税收法律法规外,每年仅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政策性文件和公告就有200多份[1]。涉税公务员、企业财务人员、税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建立在全面理解最新税收政策、灵活运用税收法规、依法践行税收制度的基础之上,这就对税收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以依法治税为核心的税收法制化改革。税收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重要标志是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级次的不断提升。2016年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颁布实施,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烟叶税、环境保护税等已实现人大立法,其他税种立法级次提升的速度不断加快。税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新建本科税收专业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法律类相关课程的完善和提升。  

(二)涉税从业人员结构的调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对税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传统的税收学就业结构发生改变。税收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了税务公务员、涉税会计以及税收中介。为了配合税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十九大揭开了全国机构改革的帷幕,国地税机构于2018年逐步实现了至上而下的实质性合并。此外,随着全社会纳税意识的不断增强,税收遵从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这两个方面使得社会上将不断减少对税务公务员的需求的同时增加对涉税会计和税收中介从业人员的需要。  

随着涉税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社会对涉税会计和税收中介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这类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企业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更加注重依法经验,规范操作,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和税收风险,这对税收学专业人员的纳税风险评估、防范、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财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可以远程办理申领发票、纳税申报、网上缴税等事项。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来看,税务局将不断减少办税大厅基础涉税业务的岗位,这些岗位将不断被信息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所取代。从企业涉税人员的角度来看,熟练掌握涉税信息化的基本操作流程已成为胜任涉税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税务、工商、海关、金融机构等信息共享的,税务机关将工作重点转向税收风险控制、纳税检查、纳税稽查环节,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这种发展趋势要求税收专业人才在熟练运用涉税信息管理工具完成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对税收的征管和稽核深入了解,从而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和收筹划能力。这就需要培养的税收专业人才不仅理论基础要扎实,更需要具备运用税收政策、财会知识对涉税事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紧密对标涉税人员的工作从核算前端向分析监督后端的转移趋势。  

此外,共享经济的普及、区块链的崛起,要求不断完善税收制度、提高征管手段来实现高效的税源管理和监控,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在不断发展的虚拟经济中保持较高的纳税遵从度,同时也要求税收中介从业人员在进行涉税咨询的过程中依法纳税,并不断推进税收制度的完善做出努力。  

二、新建本科院校税收学专业定位  

(一)注重向涉税收行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10年以后经国家教育部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根据20131223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颁布《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教发司[2013]178号)精神,新建普通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应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税收学专业应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财税相关理论知识、会计核算基础和突出的涉税业务技能,能够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涉税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  

税收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对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税收政策研究成果转化,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定位于本省或周边省份,因此,税收学专业教师应将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税制改革进程等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以河南省为例,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河南省要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框架格局,部分领域和区域实现现代化,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撑和带动全国发展的新空间[2]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988.16亿元,税收收入2329.00亿元,全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5232.79亿元[3]。税务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对税收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逐年增加。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具有宏观视野和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财税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然而,目前河南省的财税及相关工作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其中,具有较高管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更是十分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财税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贯彻实施。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税收学专业作为新建本科的第一批本科专业,担负着为河南省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税收人才的重任。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税收理论与政策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如前文分析,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推动下的新经济模式,使社会上对基础涉税工作的人员需求大量减少,纳税申报、财务核算等工作已经逐步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随着税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全社会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涉税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逐步集中于税收风险评估与控制、通过纳税分析和调整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通过税收筹划等活动在保证纳税遵从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这些工作要求涉税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税收理论素养,并且具有极高的经济、管理、法律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税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税收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对管理、法律等支撑学科知识的掌握。  

三、新建本科院校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财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同时符合本校的实际。有关文件应主要包括教育部20181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4]15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312月颁布的《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等要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税收学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税务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素质[5]。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要求普遍适用于全国各类高校的税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根据大学类型、层次的不同,对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备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第二类是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都是从专科层次升格而来的地方性高校的特点,新建本科院校的税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适合于第二类。其中,税务业务素质可以具体概括为:税务政策分析和税务代理能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能力、税务行政执法能力、避税反避税能力等。  

2.培养规格  

税收学专业本科生主要学习税收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具备社会实践能力。因此,税收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将上述知识用于会计核算、税收政策运用和综合评价。能够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分析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税收征管以及对税收风险进行预测与模拟。能够基于学科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税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分析与解读政策、分析与解释数据、描述和分析财税运行状况,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对策。能够就税收理论与实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税收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设置。基于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内容方面,其课程体系设置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在专业课程中增设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可以以专题形式开展,主要向本专业学生介绍当前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财税改革热点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兴趣和动力,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对财税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二是结合学校硬件和软件基础,开设税收实训课程,提高专业课程的实务性。可根据实训课程需要进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将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收稽查、纳税风险评估等内容融入到实训课程中,为专业学生架起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桥梁。三是适当增加法学类课程。在我国加快税收法制化进程的背景下,在基础选修课程中适当增加法理学、经济法学、行政诉讼法等法学类课程,帮助税收学专业学生从法学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认识税收,适应税收法治化的需要。四是适当增设税收信息化类型课程。基于前文分析,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快速发展要求涉税工作人员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为税收风险管理做技术支撑,新建本科可以考虑将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Mysol系统管理、税收数据分析、大数据税收管理等内容融入课程设置体系当中。  

2.课程结构设置。从课程体系的结构上来说,税收学专业应建设由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微课程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校逐步打破地域限制,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学校间共享成为可能。但是目前,新建本科精品课程共享状况较差。“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一个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集中展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并对课程资源进行运行、更新、维护和管理。以“爱课程”网站为例,在线开放课程尚没有税收学核心课程的开放;视频公开课中仅有四门税收相关课程,而这四门公开课没有来自新建本科的税收公开课程;在八门涉税的资源共享课程中也尚未出现新建本科的共享资源。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应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课程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在共享过程中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课程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此外,税收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包括税法、纳税筹划、税收管理等,这些课程知识点琐碎,应用性较强,非常适合将碎片化的知识做成微课程,再将微课程进行逻辑串联,不仅能够增加这类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也可以点面结合实现课程的体系化教学。  

(三)师资队伍  

1.强化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校内培养加大力引进两种模式实施税收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尽快使其成为在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突出专业特色,完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并通过省内外考察、高校进修、在职培训和参加学术研讨等举措,加大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力度。  

2.多措共举共享优秀师资。作为新建本科,积极开展“引智”工作,即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税收学者为税收学专业学生讲授税收理论相关课程,以打通与国内知名财经类院校专业课程师资共享的渠道,使新建本科师生享受到财经类名校名师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新建本科税收学教师尽快适应本科教学要求的同时,切实提高税收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可以建立校外兼职导师制度,从税务机关、企业、税务师事务所等单位聘请业务能力强的实务工作人员作为学生兼职导师,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短板。  

3.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应用型复合税收人才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实训实践课程的比重使新建本科课程建设的趋势,因此,对师资的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一线涉税业务中定岗锻炼。在顶岗锻炼过程中弥补校内专业课教师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鸿沟,有助于教师将最新的理论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鼓励教师加大与行业沟通的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税收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加强与相关院校和单位的交流,在提高自身实训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汲取成熟的实训实践教学经验。  

4.厚植学术氛围,提升科研水平。在师资队伍中培育良好的科研学术研究氛围,为提升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以科研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学科建设为载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梯队建设为支撑,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交叉融合。科研团队建设方面,以科研梯队、研究基地、研究中心、课题组为科研团队形式,完善科研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推行评价考核和淘汰机制,建设高效科研团队,夯实创新研究高水平科研成果人才队伍基础。此外,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教师应在科研层次上寻求突破,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全国,发挥行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开展应用型研究,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支撑。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加强与各类现代教育服务平台的合作,共同开发切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实际的实训平台和实训软件,为打造理实一体课程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微课、精品资源开放课等慕课建设,在网络平台的分享作为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等要素,在专业课教学中,将我国财税改革的最新实践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心关注中国财税改革进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目标,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提高税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1.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税收学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规范合理制定的监控制度体系。首先,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织机构。由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以及税收教研室主任等组成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根据学校质量监控要求起草和制定符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监控制度。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专业建设实时的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库。各高校应围绕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开展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实现。学校应定期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各专业教学质量报告。  

2.健全就业反馈机制建设。在学科建设中,要将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作为衡量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引入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设计并完善来自学生、家长、校友、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反馈评价机制。一是健全用人单位评价机制。定期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反映和评价,跟踪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以补充、校正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管理。二是健全校友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校友的资源优势,通过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亲身经历,向学院反映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新要求,对原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建议,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社会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开展对毕业生质量调查和衡量,客观评价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四是健全实地评价反馈机制。定期派专人到各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质量实地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新建本科院校财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为精准定位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团队要深入税务行政机关、企业、中介等三类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实地调研,了解各类单位对税收学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根据调研结论,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与涉水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契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在这一动态反馈的过程中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成后,税收学专业团队应邀请知名高校财税专家、涉税行业精英来对其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估与论证,从而来保证税收学专业人才需求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先导,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围绕新时期财政职能的拓展变化格局,突出培养市场急需的涉税人才;人才能力要求即要具备解读政府财税经济政策和运行规律的宏观视野,又要具备处理财税部门基本业务的专门能力,做到“顶天立地”;课程设置要发挥行业优势和传统办学积淀,适度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积聚创新创业能量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加强实训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  

熟练的涉税事项实践能力是新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标准之一,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践可以有效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新建税收本科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课程设计,开设相应的税收实践课程。校内实践课程以完善的实训室建设为基础。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当前税制改革趋势,引进切合教学实际的实训软件,并做好规范的实训室管理和维护。专业实践课程应以理实一体为原则,是理论教学的延申,通过纳税主体、征税主体不同角色的实训流程设计,使得学生在实训课程中熟悉现实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深化对涉税理论知识的理解。  

新建本科税收学专业应加强与税务机关、企业、税收中介等单位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开拓校外实习平台,提供与培养目标相关、就业方向相符的实习岗位。各实习基地的正式工作人员可以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运用课堂内所学专业知识来实地处理涉税业务,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搭建起连接校园和社会的桥梁,为实现学生从校园走进社会的无缝对接提供支持。  

(三)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首先,扩宽通识课程的学科领域。注重对学生在人文社科、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教育,在引导税收学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扩宽知识维度,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同时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重视对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有效可行的阶段目标,注重对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最后,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税收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团队写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成龙,新形势下提高税收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197-199          

[2]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18-11-10https://www.henan.gov.cn/2016/04-27/235057.html          

[3]201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11-10http://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bwtt/article84bf775582cc46f58f8f582c0ff3766f.html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刘洋,上海高校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6),114-116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axation Undergraduate        

in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ZhaoZhuoya        

Chinese Academy of Fiscal Science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tax reform and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tax-related employe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major orientations of taxation undergraduate in newly-bulit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cus on transfer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compound talents to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ax theories and policies.The cultivate mode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e objectives and specification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er team,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quality monitoring. The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could achieve the cultivate mode through researching in-depth, argumentation repeatedly, positioning of cultivate objectives precise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 and internship base, improving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taxation; cultivation mode        

 

 

 

上一条:我与本科教学专辑(2):新建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条:建设高水平专家队伍 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联系电话(0371):69303823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设计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1024*768以上分辩率浏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生工作室参与制作